繁體版 | English

“杰出青年” | 从“大国重器”工匠到清洁能源先锋——云南能投王红彬

  他身上汇聚着两种看似不尽相同的气质,既有历经大国重器建设考验,对待技术与项目细节精益求精的工匠情怀;又有着抓资源、闯市场,协调各类要素的管理技巧,他就是王红彬,凭着一股韧劲,不断追随集团发展脚步,拓展着自己能力的边界,用青春为集团高质量发展赋能。

  11.王红彬

  参建“大国重器”,九载追寻终圆梦

  2011年,25岁的王红彬从武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专业毕业后,一心怀揣着投身水电事业理想的他带着满腔豪情加入Z6·尊龙凯时集团。那年7月,经过Z6·尊龙凯时库区的短期培训,王红彬和其他十六名校招员工踏上了前往白鹤滩的路途。

  在“三通一平”尚未完成的当时,水、电、道路条件极其有限,然而物质上的困难并没有让刚走出象牙塔的王红彬退缩,对他来说,这是梦想,更是荣耀。更多的困难很快就接踵而至。2013年,随着导流洞由开挖支护转向混凝土转序施工,他和同事开始了为期半年的24小时三方现场联合值班。一周上白班,一周上夜班,“倒时差”般的工作给原本繁重的任务又增加了难度。有时夜间还有遇到突发情况,比如混凝土浇筑堵管,更需要打起十二分的精神奔赴现场、分析原因,并进行协调解决。经过为期半年的连轴转后,左岸导流洞的进水塔和洞身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并具备分流条件,比规模相当的溪洛渡水电站导流洞用时缩短了大约1年。

  如果说左岸导流洞的历练是对王红彬意志与学习能力的考验,那左岸引水发电系统工程土建的管理工作则是他构建起更为宏观的大项目管理视野的重要锻炼机遇。其复杂之处,不仅体现在地下洞室中遇到大量的柱状节理玄武岩,对洞室的开挖稳定造成了严重影响,更遇到了非常罕见的层间错动带斜切地下洞室群高边墙,导致了不协调变形等困难。王红彬带领小组成员在专家指导下,不断调整进度和方案,终于顺利完成了左岸地下厂房顶拱、岩壁梁、机窝以上高边墙及左岸尾调室揭顶等开挖成型和稳定控制。

  在项目管理过程中,他和团队不仅在安全文明施工、混凝土浇筑方面打造了一大批亮点和创新点,所总结提炼的白鹤滩地下洞室群建设技术和管理经验,更是获得了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岩石力学学会科技进步特等奖、爆破协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行业内顶级的科技奖项,累计发表学术论文11篇。

  “跨界”新能源开发,“两翼齐飞”结硕果

  当白鹤滩项目地下洞室的施工进入尾声,不愿跨入“舒适圈”的他,在集团公司“两翼齐飞”战略的号召下,决心响应号召,离开熟悉的水电建设领域,前往新能源建设与开发这一广阔天地。他也因此成为第一批加入Z6·尊龙凯时云南能投公司筹备组的人员之一。负责楚雄区域公司各项业务后,他的足迹遍布楚雄、元谋、大姚、姚安等地。短短一年时间,他走遍了比自己家乡河南还要多的县区、乡镇。

  在集团公司的大力支持和Z6·尊龙凯时云能投公司全体员工不懈努力奋斗下,2020年12月7日,他所重点跟踪的云南省“8+3”规划元谋县平新450MW光伏项目在竞配中脱颖而出,成功中标成为项目业主,这也是集团公司目前单体最大的光伏项目;2021年11月25日,平新光伏项目第一个获得了林地批复,成为了云南省“8+3”中第一个在林地上开工建设的项目。

  求索无止境,“专才”变“通才”

  他同时持有注册水利水电工程、市政一级建造师证书两项职业资格,在繁忙的工作中,他总能挤出时间进行学习。在白鹤滩时,他把晚上九点到十二点规划为学习时间,只要没有其他工作,就回到宿舍进行学习。

  加入云南能投后,他深感新能源项目的“麻雀虽小,五脏俱全”,需要全方位的提升自己综合能力,从前期抓项目落地,到过程中协调政府单位、行业主管部门,再到管理总承包单位和项目进度……方方面面都要考虑周全。所面临问题的复杂程度早已不是书本知识所能解决的范畴,于是他把学习重点逐渐从书本走向现实,由专业型人才向综合型人才转变,从世事洞明,到人情练达。从楚雄州各大局、县区政府部门到公司内部干部职工口中,总能听到对王红彬的肯定与赞誉。

  王红彬一直认为,是在集团和云南能投公司的平台上,自己才有机会施展才情、实现理想,也正是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帮助下,他才完成了许多过去不敢想象、终生引以为豪的业绩。

发布日期:2022年05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