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11月份新闻发布会。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会上表示,1—10月,国家发改委共审批核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97个,总投资9160亿元,其中审批63个、核准34个,主要集中在高技术、能源、交通运输等行业。
目前,我国北方多数地区已经进入供暖季,针对今年保暖保供形势,李超表示,“每年供暖季都意味着季节性用能高峰期的到来,这期间保障好群众温暖过冬、企业有序生产,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从这些年工作情况看,我国供暖期延续时间长、涉及地域范围广,保供涉及煤炭、天然气、电力等多种能源,涉及储备、生产、传输、调度、消费等多个环节,还受到气候条件、外部资源供给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这要求我们必须毫不放松地抓好每个环节的工作。”
据李超介绍,为做好今年的能源保供,国家发改委在保障能源生产供应、提升顶峰保供能力、能源中长期合同签约履约、民生用能供应保障、恶劣天气应对准备以及安全生产等方面已经提前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截至目前,储备方面,全国统调电厂存煤保持在2亿吨以上、平均可用超过30天,地下储气库提前完成注气任务、实现满库入冬;生产供应方面,全国发电装机容量已达到31.6亿千瓦,10月份以来煤炭、天然气持续稳产增产;此外,其他环节各项工作也都做了充足的准备,为今冬保暖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综合研判各方面情况,预计今冬明春供暖季能源供需总体平衡,资源供应能够得到有效保障。
李超指出,极端天气、国际能源市场波动等风险不容忽视,能源保供工作来不得半点松懈。下一步,国家发展改革委还将加强统筹协调,会同有关地方、部门、企业,落实好保供各项重点任务,特别是千方百计抓好民生等关键领域的用能保障,抓好尖峰时段、极端天气等关键情况的用能保障,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全力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和人民群众温暖过冬。
今年10月,国家发改委等8部门联合印发了《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聚焦破解当前碳排放统计核算面临的关键短板制约,着力推动各层级、各领域、各行业提升碳排放统计核算能力水平。
李超介绍说,《方案》针对区域、行业、企业、项目、产品等五个核算场景,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工作任务。区域方面,重点是建立全国及省级地区碳排放数据年报、快报制度,为碳考核等工作提供基础。行业方面,重点是聚焦电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工业行业,以及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开展碳排放核算工作,解决行业间碳排放核算范围不明确问题。企业方面,重点是健全企业碳排放核算方法,有序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碳排放报告与核查,同时研究非化石能源电力碳排放计算方法,以及碳捕集利用封存、碳汇等抵扣方法,加强和完善企业碳排放管理。项目方面,重点是构建项目碳排放和碳减排核算评价体系,研究设定重点行业投资项目碳排放准入水平,从项目源头控制碳排放水平。产品方面,重点是建立健全碳足迹管理体系,也就是要跟踪产品从生产、流通到消费等各环节碳排放的情况,为核算产品碳排放提供基础支撑。此外,《方案》还明确了建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因子数据库、推进先进技术应用和新型方法学研究、加强国际合作等重点任务,为碳排放统计核算提供技术支持。
“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加强工作统筹,建立碳排放统计核算工作协调机制,指导各地出台碳排放核算工作指引和方法指南,推动有关部门抓好任务落实,尽早构建形成系统完备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李超说。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ihSqL-qdgul6kDsB02X3g